石家庄市正定县丨“甜蜜产业”喜丰收 铺就乡村振兴路
在正定县泽粮种植家庭农场里,红薯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紧随其后,熟练地去泥、分拣、装筐,饱满红润的红薯很快便堆满了田埂,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秋收画卷。
在正定县泽粮种植家庭农场里,红薯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紧随其后,熟练地去泥、分拣、装筐,饱满红润的红薯很快便堆满了田埂,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秋收画卷。
在广袤的鲁北平原上,滨州一位名叫范晨雨的“00后”青年,用科技赋能农业,以实干点燃梦想。他从鲁北技师学院化学工程系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将所学知识挥洒于田间地头,从一名普通学子成长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谱写了一曲昂扬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当大部分晚熟苹果仍在枝头沐浴着最后的秋光,努力积累糖分时,在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的“郇阳果园”里,果农王海峰已早早完成了苹果树的秋季修剪。
如何凝聚多元力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今年以来,丹阳市云阳街道振兴路社区为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物业+社区+业主+党员+志愿者+五老人员”的“振兴合伙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作出生动注解。振兴路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积极打造“振兴合伙人”基层治理党建
在云南这片云岭热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将名字与奋斗的足迹,深深镌刻在脱贫攻坚的丰碑之上。张桂梅、高德荣、张顺东、李国秀、梁昌才、李桂科、哏喊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身份,却同样以无私的坚守与硬核的担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
驻村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和“领路人”,是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导航灯”和“稳定器”。常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直属一大队的民警印华辉自2025年下派到桃源县理公港镇陈家塔村担任第一书记来,他访农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进农家,解民忧为民办实事;驻农村,心系
在云南这片云岭热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将名字与奋斗的足迹,深深镌刻在脱贫攻坚的丰碑之上。张桂梅、高德荣、张顺东、李国秀、梁昌才、李桂科、哏喊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身份,却同样以无私的坚守与硬核的担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
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行,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祖苹再度上榜。
在玉龙县大具乡,提起葡萄种植,人们总会想到单治福。作为当地葡萄协会会长、种植大户,23年来,他把对家乡的赤诚融入果园的每一寸土地,凭着对葡萄种植的执着与坚守,不仅改写了自家命运,更像一颗火种,为大具乡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
金秋十月,广河县迎来丰收季。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这里依托“粮改饲”形成的农牧循环模式,推动牛羊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全链条发展。田间20余万亩青贮玉米全面丰收、上百万只肉羊膘肥体壮,一幅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43岁的韩凤香是全国产粮大县吉林梨树的“新农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曾想留在城里工作的韩凤香回乡探望时发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为了解决家乡困境,她放弃城中工作,于2010年创办了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金秋十月,庄浪县万泉镇漫山遍野硕果满枝,果农们笑意盈盈摘下饱满的果实,大红苹果映红了田间地头,也映红了丰收路。近年来,万泉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推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体两翼、南果北菜”的现代产业格局,果品商贸市场繁荣,成为全县果品的重点生产区域
自市农业农村局去年12月16日在花溪区黔陶乡首次组织开办“筑农夜校”以来,已累计举办夜校80余期,覆盖4600余人次。从无人机操作到肉鸡养殖,从民宿经营到环境治理,“白天握锄头,晚上学技术”的村民在这里汲取知识养分,成长为乡村振兴中最活跃的“人才引擎”。如今,
9月29日,走进正阳县闾河乡大吴村的猕猴桃种植桃园,一串串圆润饱满的猕猴桃簇拥着挂满枝头,青翠欲滴,果香扑鼻,果农吴建华和妻子龚红英正一边忙着穿梭在果园里采摘,一边忙着架起手机开启直播,向全国网友热情推介自家种植的生态猕猴桃,通过线上直播,这些刚从枝头摘下的新
金秋时节,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繁城镇雁头村委东侧的百亩田野间,大片桔梗花如期绽放。这抹蓝色不仅是村民眼中的“希望花”,更是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花”。在国家体育总局帮扶和产业规划推动下,雁头村正稳步走向“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道路。
在中国传统农谚中,“白露葱,寒露蒜”这句简朴的话,凝聚了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精髓。白露时节(约公历9月7-9日),秋意渐浓,气温适宜,正是种植葱的最佳时机;而寒露时节(约公历10月8-9日),天气转凉,土地湿润,蒜头得以茁壮成长。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时间表,更折射出
金秋九月,潍坊临朐大地披上金黄盛装。山旺镇5000余亩谷田翻涌金浪,九山镇抬头村村民徐以祥攥着沉甸甸的谷穗笑开了颜:“今年雨水足,一亩地能收700斤小米,算下来比去年多赚不少!”这丰收的场景,正是临朐小米从千年贡米蜕变为乡村振兴“黄金产业”的生动缩影。
金秋九月,岁物丰成。在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国网绥德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正活跃在乡村一线,集中开展秋季安全用电大检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养殖车间与非遗工坊,为秋收农忙、特色产业以及剪纸、石雕等非遗传承保驾护航,以可靠的电力支撑,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
稻浪涌动,果香四溢。在宝山罗泾,田间的智慧与屏幕前的热情正交织出一曲乡村振兴的协奏曲——高标准农田里作物茁壮,“泾灿灿”直播间中新农人侃侃而谈,采摘园里游客笑语不断。这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画卷,源自罗泾镇以“嵌入式监督”精准护航,一步步走出“农田提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8日讯金秋九月,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黄山涧村,2000余亩板栗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板栗球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宛如一串串金色的铃铛,奏响丰收的乐章。